健康宣教
重陽登高賞菊日 亦是潤燥養(yǎng)陰時
九九重陽,秋高氣爽,秋季養(yǎng)生的核心在于潤燥養(yǎng)陰。秋季是一年四季中陰陽轉換的階段,從夏天的陽氣主導逐漸過渡到冬季的陰氣主導,在這個階段陽氣下降,陰氣上升,萬物肅殺,秋在五行中屬于金,對應于五臟,與肺相應。
秋季的最大特點就是干燥,燥邪與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火邪一樣,都是中醫(yī)認為的自然界的邪氣,即“六淫邪氣”。從濕潤的夏季到干燥的秋季,燥邪最容易侵害的就是肺臟,而肺本是非常嬌嫩的臟器,喜潤勿燥,更易感受燥邪,表現出干咳少痰、甚至痰中帶血絲、咽干咽癢、口干口渴等癥狀。
為了防止肺臟收到燥邪的侵襲,可以日常食用一些清燥潤肺的食品,如銀耳、荸薺、山藥、百合、梨、枇杷等,也可以取適量桑葉代替茶葉沖泡飲用。但是對于舌苔厚膩、便溏、四肢困重的濕盛人群,大量進食養(yǎng)陰的食物就不是好的選擇了,會加重濕氣。
也是由于秋季是從夏到冬的過度階段,天氣轉涼,順應氣候變化,應該減少生冷瓜果的食用,防止損傷脾胃陽氣,尤其是平日大便稀溏、乏力、消化較弱的脾胃陽虛人群,更應該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。對于水果而言,可以選擇煮熟之后再吃,比如用梨、銀耳、百合、枸杞煮梨湯,如果平時咳嗽咳痰,還可加少量的川貝,來化痰止咳。
秋季也是調整情緒的關鍵季節(jié)?!饵S帝內經·四氣調神大論》中說:“秋三月……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(yǎng)收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肺……”所言皆是情緒的調護,逐漸收斂張揚的情緒,內斂而自省,保持情緒穩(wěn)定,才能順應自然環(huán)境,達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。
無論是治病還是養(yǎng)生,都要因人、因地、因時而調整策略和方案,如近日秋雨連綿,氣溫驟降,空氣濕冷,這個時候就應當注重保暖、驅散寒濕,而不是一味地進補養(yǎng)陰之品。
若體內燥熱偏重,通過飲食和起居調護無法改善癥狀,可以來我院中醫(yī)相關科室就診。我院治未病科門診常年為廣大患者提供辨證論治中藥處方服務,我院針灸科、按摩科主要采用非藥物療法、手法刺激疏通經絡氣血、調整臟腑功能、標本兼治。
文/老年醫(yī)學科 李金懋